我国自1985年执行计量法以来,计量工作的模式一直没有改变,即计量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计量行政部门,二是计量技术机构。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计量法律法规的实施监督及行政许可;计量技术机构负责具体的计量检定业务,为计量执法提供技术保障。作为县一级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主要功能包括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目前计量这块工作人员11人,设备有160台件,总值100万。通过JJH069-2003法定机构计量授权的建标装置有21个大项,46个小项,其实强制检定装置有4个大项,13个小项,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项目76个小项。今年为企业提供2万台件的检定/校准服务,任务为260万元。近几年人员技术能力、设备投入、新项目的开发多得到长足的发展。
1.县级计量检定机构面临的外部环境
1.1计量检定工作在社会上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群众包括企业主普遍的观念是,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营销过程才能创造产品价值,而测量设备等的检定/校准,费时费钱,除非必要,一般不送检。甚至有些企业应客户需要购置一定的检测设备,但仅作应付客户验厂作摆设用,设备的利用率很低,更别说是检定。造成我们计量检定工作比较费力,很大精力花在说服企业接受我们的服务上。
1.2现有计量检定水平距委托方的需要有较大差距随着产业升级企业做强做大,检测市场的委托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很多企业都有较高的质量意识.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计量检测的需求量也很大。而且很多企业都配备较先进的计量检测设备,生产和检测自动化程度较高,要求检测机构既要能提供快速的现场检测服务,又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高准确度标准装置。这对我们的标准装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计量检测主体多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随着检测市场的开放,国外、国内检测机构处于同一竞争地位,作为委托方而言,可以在检测机构的能力、服务、检测收费等方面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对我们现有检定机构的生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目前已发生多起宁波、江西等地的校准机构进入我县检测市场,挖起我们原有大客户的情况。市场开放后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考虑今后的竞争,与他们相比,我们的检测技术、我们的服务质量、我们与客户的感情因素方面有无优势?我们除去是“本地人”外,还有哪些方面足以与他们抗衡?
2.县级计量检定机构存在的问题
2.1定位不准确,发展方向不明确
作为计量行政部门依法设置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我所的主要职能是建立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组织量值传递,为法制计量提供技术保证,同时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计量技术支持。计量检定包括强检与非强检两块项目。前者是法定职能,后者是我们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应提供的技术支持。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安排工作时没能充分考虑如f可科学合理地执行法定计量检定工作或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出发,很大程度上我们是为完成经济指标在创收在忙碌。经济收益好的,来钱快的项目大家都争着做,而对于效益一般的或是差的积极性就不高。在上新项目时也主要考虑经济效益,当然这是我们评估一个项目的应有之义,但是作为法定的计量检定机构,一定要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间作平衡考虑,这才是我们的应有之道。
2.2机制较为僵化,观念落后
我所近年来在组织结构、报酬激励机制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设备更新、新加项目上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目前检测项目、计量设备、检测业务量等在我省县级检定所来说,成绩比较突出。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依靠行政影响力来完成非强检服务比较严重。作为县质监局下属的法定计量所,我们依靠局的影响力推动计量工作更好发展是一定的,但是,在社会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当前检测主体多元化形势下继续老一套的思路,依靠行政推动来促使企业接受我们的业务服务是行不通的,这种观念是要不得的,这势必给我们机构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利于长远发展。二是人才开发、报酬激励机制有待改善。近年来我所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员工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力度不够,远远不能满足我所业务发展的需要。吃大锅饭、得过且过、满足现状不求上进等情绪比较严重。各人自扫门前雪情况普遍,怕难怕累找借口推脱工作等现象也严重存在。所内尚未形成团结协助、互通有无、不断钻研敢为人先的优良工作传统。这是很可惜的。
2.3经费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
我所近}几年来对于老化的设备有做淘汰更新,但是经费有限,现有的技术装备还相当落后,对于检测对象的装备还有较大差距。而且在新进设备时前期调研做得不够充分,新设备的市场适用性、使用效益也可能存在问题。
3.工作思路
根据十二五规划,我们计量工作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而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对于计量检测的需求也更大。不仅体现在量上,而且对质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我们要紧抓机遇,练好内功,提升在检测市场的竞争力,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因此,要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3.1狠练内功
计量检测工作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没有结构合理、充满生机的技术队伍,没有完善的技术装备与适宜的环境条件,进步与技术创新将无从实现。所以是要用好人。除引进外来人才外,最主要的是通过人才开发和合理配置以及有效的报酬激励机制,增强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增进业务钻研精神以及业务能力。要打造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的机制。坚决改变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氛围,形成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环境,以利于机构的长远发展。二是用好设备。新进设备前应作充分的包括对检测市场、受检设备、横向设备比较等在内的可行性调研,以使新进设备在经济效益、市场适应性方面做得最好。三是用好项目。要对我所现有的46个法定检定机构授权小项目以及76个国家实验室认可项目进行梳理归类,结合实际和未来趋势,制定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主攻项目、优势项目、基本项目,次级项目以及待上新项目等。四是牢固树立优质服务理念。五是抓好后勤保障尤其是车辆调配问题。
3.2塑造品牌
这是应对激烈的国内国际品牌检测机构挑战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每一个计量检测机构都希望做大做强,未来成为在某一个专业领域里检测技术过硬,有权威地位,有稳定的客户和市场的机构。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也许会遭遇挫折,但是如果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它将一直延续下去,价值一直向上提升,属于可积累的优势。当品牌塑造成功后,可以利用品牌形象开柘新的市场,并且减少市场风险。因此,我们结合实际准确定位,拿出“拳头”产品优势项目,掌握关键的计量检测技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并可借助营销手段和适度宣传扩大影响力,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最终塑造品牌。
3.3打造客服平台
客户和计量检测机构的良性互动以及常规联系,有助我们更好开展工作。我们可开发计量检测公共服务网络平台。该平台主要作用是对企业计量器具使用状态进行实时动态管理,定时提示企业下一步的工作。同时提供企业人员培训等相关技术支持,使企业和我机构网上业务对接。这样既方便了企业,为企业节省了人力资源,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动态的信息,便于管理。这平台将可成为我们校准服务和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监管的有效手段。此项工作如能与推动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同步进行,效果将更加明显。
3.4完善协议签订工作
我们每年初都发动全科室的力量,分条线联系企业,签下年度计量检测协议,最后汇总科室负责人处,进行工作的安排。这让我们的工作蠃在起跑线,排除了外来中介机构中途插一脚的机会。不过也有企业拒签,这应引起我们警惕。拒签原因有送检时服务态度不好,报价标准不一厚此薄彼,受检周期长影响生产等等。我们认为除去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满足客户要求外,我们应千方百计优化服务,赢得客户的满意。在报价时也应做到统一标准,对于大客户或是小的老客户我们可以额外赠送一些计量检测服务或是增值服务等,但应拒绝打折的方式。另外,在安排下企业的时候应该考虑市院来人情况,还有车辆的调配以及企业和科室内部衔接问题。
3.5重视现场校准
传统的方式是把所要校准的仪器或量具送到计量所来,完成校准后再送回企业。对于大型的仪器或设备,还包括拆卸以及送回后要再组装。 |